宿千岁庵听泉
刘克庄〔宋代〕
因爱庵前一脉泉,襥衾来此借疑眠。
骤闻将谓溪当户,久听翻疑屋是船。
变作怒声犹壮伟,滴成细点更清圆。
君看昔日兰亭帖,亦把湍流替管弦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因为喜欢千岁庵前的那一汪清泉,诗人特意背着包裹来这里借宿。
一开始突然听到叮叮咚咚的泉声,还以为房门外正对着溪流;渐渐地,听久了,又产生了一种整座房屋变成小舟,漂浮在水上的错觉。
时而像汹涌的波涛,激烈澎湃;时而又如涓涓细流,圆润清脆。
你看以前当年王羲之等人相聚于兰亭,也曾以清流激湍来代替丝竹管弦。
注释
襆:包袱,亦指包扎。
衾:被子。
清圆:形容泉声清越、圆润。
兰亭帖:即《兰亭集序》行书法帖。
替:代替。
管弦:管乐器和弦乐器。这里泛指音乐。
赏析
刘克庄的创作中有一部分表现日常生活情趣,往往写得清新活泼,秀美怡人。本诗描写夜宿庵舍听泉的感受,诗人紧扣听觉来写,用夸饰的方式将泉声刻画得奇妙入微。“骤闻”、“久听”的不同感觉,幻化出出人意料的联想形象,而借助不同的听觉感受,又能摹画出“怒涛犹壮伟”、“细点更清圆”的泉流视象。尾联借古证今,又进一步强化了泉声的奇美异常。这首诗紧紧围绕“听”字写泉。二三两联,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形象描绘泉声。泉声,不再是单纯的声响了,它富于变化,能让人产生各种错觉。猛然一听,还以为泉流是从门前经过,听得久了,又会让人以为藏身屋里,像乘船海上,四周是震耳欲聋的涛声。泉声时而是壮伟的怒声,时而又是清圆的妙音。无怪乎
简析
这首诗是作者夜宿千岁庵,在寂静的夜晚听泉声有感而作。首联直接点题,写诗人因为喜欢千岁庵前面的那一脉清泉,而到千岁庵借房暂住;颔联形象地写出了初听泉声与久听泉声的不同感受,是诗歌的“承”;颈联写泉声之变化;尾联运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典故,赞美千岁庵泉声美妙动听,表达出对泉声的喜爱和赞美。
刘克庄
刘克庄(1187~1269) 南宋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字潜夫,号后村。福建莆田人。宋末文坛领袖,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,词风豪迈慷慨。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,官位最高,成就也最大。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,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。 5204篇诗文 234条名句
卖油翁
欧阳修〔宋代〕
陈康肃公善射,当世无双 ,公亦以此自矜。尝射于家圃,有卖油翁释担而立,睨之久而不去。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(善射 一作:尧咨善射)
康肃问曰:“汝亦知射乎?吾射不亦精乎?”翁曰:“无他,但手熟尔。”康肃忿然曰:“尔安敢轻吾射!”翁曰:“以我酌油知之。”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口,徐以杓酌油沥之,自钱孔入,而钱不湿。因曰:“我亦无他,惟手熟尔。”康肃笑而遣之。
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?(部分教材无此句)
玉蝴蝶·望处雨收云断
柳永〔宋代〕
望处雨收云断,凭阑悄悄,目送秋光。晚景萧疏,堪动宋玉悲凉。水风轻,蘋花渐老,月露冷、梧叶飘黄。遣情伤。故人何在,烟水茫茫。
难忘,文期酒会,几孤风月,屡变星霜。海阔山遥,未知何处是潇湘。念双燕、难凭远信,指暮天、空识归航。黯相望。断鸿声里,立尽斜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