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蝃蝀

诗经·国风·鄘风〔先秦〕

蝃蝀在东,莫之敢指。女子有行,远父母兄弟。
朝隮于西,崇朝其雨。女子有行,远兄弟父母。
乃如之人也,怀昏姻也。大无信也,不知命也!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一条彩虹出东方,没人胆敢将它指。一个女子出嫁了,远离父母和兄弟。
朝虹出现在西方,整早都是濛濛雨。一个女子出嫁了,远离兄弟和父母。
这样一个恶女子啊,破坏婚姻好礼仪啊!太没贞信太无理啊!父母之命不知依啊!

注释
蝃蝀(dì dōng):彩虹,爱情与婚姻的象征。在东:彩虹出现在东方。
有行:指出嫁。
隮(jī):一说升云,一说虹。崇朝(zhāo):终朝,整个早晨,指从日出到吃早餐的时候。
乃如之人:像这样的人。怀:古与“坏”通用,败坏,破坏。昏姻:婚姻。
大:太。信:贞信,贞节。命:父母之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鉴赏

  此诗开端“蝃蝀在东,莫之敢指”是起兴,写彩虹出现在东方。古人因缺乏自然知识,以为虹的产生是由于阴阳不和,婚姻错乱,因而将它视作淫邪之气,如刘熙云:“淫风流行,男美于女,女美于男,互相奔随之时,则此气盛。”(《释名》)彩虹在东边出现,自然是一件令人忌讳的事,所以大家都“莫之敢指”。接下去引出正文:“女子有行,远父母兄弟。”单这两句似乎看不出诗人的褒贬之意,然联系前面的起兴,诗人无疑是将淫邪的美人虹来象征这个出嫁的女子。所以前两句虽是兴,但兴中兼比,比兴合一,诗的讽意在不言中也就显露了出来。“女子有行,远父母兄弟”二句亦见于《诗经》的《邶风·泉水》和《卫风·竹竿》,很可能是当时陈语,因而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是一首对某个私奔女子的讽刺诗,意在谴责她不按婚配之道行事的行为。《毛诗序》以为:“《蝃蝀》,止奔也。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,淫奔之耻,国人不齿也。”《后汉书·杨赐传》唐李贤注引《韩诗序》云:“《蝃蝀》,刺奔女也。”宋朱熹《诗集传》也以为“此刺淫奔之诗”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99-100
2、 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101-102

简析

  《蝃蝀》是一首四言诗。这首诗讽刺一个女子不由父母之命、不经媒妁之言,不惜远离父母兄弟去远嫁意中人的行为。全诗三章,每章四句,音调和谐,语势强烈,表达出诗人对破坏婚姻制度的私奔行为的痛心疾首,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妇女婚姻的不自由,并反映了这个女子的反抗精神,然其悲剧的结局也是可以想见的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惠子相梁

庄周 庄周〔先秦〕

  惠子相梁,庄子往见之。或谓惠子曰:“庄子来,欲代子相。”于是惠子恐,搜于国中三日三夜。庄子往见之,曰:“南方有鸟,其名为鹓鶵,子知之乎?夫鹓鶵发于南海,而飞于北海;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于是鸱得腐鼠,鹓鶵过之,仰而视之曰:‘吓!’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?”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丝衣

诗经·周颂·闵予小子之什〔先秦〕

丝衣其紑,载弁俅俅。自堂徂基,自羊徂牛,鼐鼎及鼒,兕觥其觩。旨酒思柔。不吴不敖,胡考之休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都人士

诗经·小雅·鱼藻之什〔先秦〕

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。其容不改,出言有章。行归于周,万民所望。

彼都人士,台笠缁撮。彼君子女,绸直如发。我不见兮,我心不说。

彼都人士,充耳琇实。彼君子女,谓之尹吉。我不见兮,我心苑结。

彼都人士,垂带而厉。彼君子女,卷发如虿。我不见兮,言从之迈。

匪伊垂之,带则有余。匪伊卷之,发则有旟。我不见兮,云何盱矣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